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建设 >> 人才培养 >> 护理专业 >> 正文

护理专业(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0-07-01    来源:     浏览次数: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护理(620201)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

三、基本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

(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

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举例

医药卫生大类(62)

护理类(6202)

卫生(84)

内科护士(2-05-08-01)儿科护士(2-05-08-02)急诊护士(2-05-08-03)外科护士(2-05-08-04)社区护士(2-05-08-05)

口腔科护士(2-05-08-07)

妇产科护士(2-05-08-08)

中医护士(2-05-08-09)

医院各病区的护理岗位及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老人院、保健机构、医务室、疾控中心、计生中心、血液中心等护理相关岗位

护士职业资格

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各级各类医院、预防疾控、康复保健、卫生行政单位、社区健康、家庭医护的护理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医院各病区的护理工作及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老人院、保健机构、医务室、疾控中心、计生中心、血液中心等相关护理工作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1.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2.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掌握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知识;掌握人体正常及异常结构和功能、疾病学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础护理及健康评估、外科护理、内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专科护理知识。

3.能力

提升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就业能力;学生自主选择跨界复合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提升学生职业生涯拓展能力;强化职业素养与身心健康训导,提升学生幸福生活创造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备团队合作能力;

4)具有为护理对象的身体、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提供整体护理的能力;

5)能够对常见疾病的病情变化、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处理的能力;

6)能够规范地开展急危重症的抢救配合,具备一定的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

7)能够独立进行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

8)具有完整记录护理过程的能力;

9)会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仪器设备;

10)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维护能力

六、课程设置

(一)公共基础课程。

我校的公共必修课程开设《思想政治理论》、《创新思维》、《应用文写作》(或《大学语文》)、《公共外语》、《计算机应用》(或《人工智能应用》)、《体育与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军事理论与训练》等课程,旨在加强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专业课程。

1.专业课程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并涵盖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专业基础课程:护理科研基础、心理社会护理。

2)专业核心课程:护理应用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老年护理。

3)专业拓展课程:护理管理、中医基础理论、营养与健康、康复医学。

2.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200字左右)

1

护理应用技术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护士临床工作最常用、最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通过完成病人的生活护理、病情变化观察、与病人的交流、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和健康教育等工作项目,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本课程适用于护理专业的初学者,帮助学生学习护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基本的临床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日后走上工作岗位,为服务对象提供整体护理打下坚实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

2

内科护理

本课程主要内容:学生将学习呼吸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等八个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治疗方案和专科护理知识,能够初步判断病情,进行临床常见疾病的病情观察,识别内科常见急症,能够与医生合作,完成疾病诊疗方案,能够对病患和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能够评估疾病和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影响,并作出相应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并能够实施和反馈。

3

外科护理

本课程主要内容:学生将学习外科感染性、损伤性、肿瘤、功能障碍性、脑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医疗处置和专科护理知识,能够初步判断病情,进行临床常见疾病的病情观察,能积极参与分析以上疾病各个阶段对病人产生的影响,识别外科常见急症,能够与医生合作,完成疾病诊疗,能够对病患和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能够评估疾病和治疗方案对患者的影响,并作出相应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并能够实施和反馈。

4

妇科护理

本课程主要内容:学生将学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特点,妊娠期护理,妊娠生理、评估、管理及健康教育等,分娩期护理、正常分娩过程、分娩期及产后并发症的护理等,产褥期护理、产妇及新生儿护理;高危妊娠监护方法、异常分娩护理、高危儿护理等。妇科常见疾病的疾病发展、临床表现和临床护理思维、护理技术;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妇产科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诊断和处理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健康问题,达到恢复和保持病人健康的目的。

5

儿科护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小儿生长发育、儿童保健、新生儿特点及常见疾病护理、小儿各系统科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诊疗原则、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急重症患儿的抢救、常见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学生能够对患儿进行病情观察,能够与医生合作,完成诊疗方案,能够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作出相应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并能够实施和反馈。解决患儿及家属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健康问题,帮助与促进小儿身心健康成长。

6

老年护理

本课程是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社会科学、信息学科等为理论基础,研究老年期的心身健康和疾病的护理特点与预防的学科。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老化的概念及其一般理论、老年人的评估、老年人的心理卫生、老年人的健康保健、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及老年疾病与护理。其总任务是初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根据老年人群的特点,协助健康老人增强自护能力,维持老人的最佳健康状态,提高生命质量,以及运用护理程序为老年病人提供护理的能力。

3.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包括实验、实训、见习、实习、社会实践等。实验、实训可以在校内实验室、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完成,见习、实习主要在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完成,见习、实习的科室主要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门急诊、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社会实践由学校组织,可在医院、社区及其他校外场所开展完成。要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教职成〔20163号)有关要求。

4.相关要求

本专业结合实际,开设创新思维、安全教育、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并将有关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

 

 

七、学时安排

 

 

 

 

课堂教学

集中实践

期末考试

 

 

 

 

备注

顶岗实习

其它

集中

实践

16

2



2


20

教学周总体安排:第一学期16周、第2-5学期18周(包括常规教学和集中实践),第6学期16周。

第六学期根据专业、行业和市场的发展情况适当安排有关的最新专业知识和发展动态的教学,并进行就业指导。

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假期进行共4周的体验性实习(含社会实践),计2学分。

18




2


20

18




2


20



16




16

合计

52

2

16


6


76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总学时为1376学时,每16学时折算1学分。

见附表一、二。

九、教学基本条件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护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全部具有护理专业高等教育背景,“双师”比例达到100%。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有很好的科研或专业技术背景。

2.专任教师:具有高校教师资格和护理及医疗领域有关证书,具有护理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护理相关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研;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3.专业带头人:具有高级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护理行业、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医院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本区域或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全部是来自省内三级甲等医院临床一线的护理专家,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承担本专业课程教学及顶岗实习带教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工作。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基本条件:配备黑(白)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录播回放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及WIFI环境,具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符合紧急疏散要求。

2.校内实训室基本要求:

1)基础护理实训室:主要包括备用床、麻醉床、多功能病床、多功能护理人、鼻饲模型、导尿及灌肠模型、各类给药模型等。

2)专项护理实训室:主要包括智能化胸腹部检查教学仪、心电图机、心肺复苏训练模拟人、快速血糖仪、心电监护仪、局部创伤模型、瘘管造口术护理模型、手术器械台、常用手术器械包、胎心监护仪、分娩综合技能模型、婴儿护理模型、老年护理模拟人等。

3)拓展护理实训室:主要包括物理治疗(PT)训练床、肩关节回旋训练器、助行器、多媒体按摩点穴电子人体模型等。

3.校外实训基地基本要求:具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提供开展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实训活动,实训设施齐全,实训岗位、实训指导老师确定,实训管理及实施规章制度齐全。

4.学生实习基地基本要求:具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能提供护理相关实习岗位,能涵盖当前护理行业发展的主流技术,可接纳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能够配备相应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和管理;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5.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具有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鼓励本专业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护理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以及护理类实验实训手册等;护理专业操作技术类图书和实务案例类图书;5种以上护理专业学术期刊。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

十、质量保障

(一)学校和二级学院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规格。

(二)学校、二级学院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三)学校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四)专业教研组织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一、毕业要求

课程类型

应修学分

占合计总学分

比例

应取得的证书

必修课

公共必修课

23

26.7%

1.下列计算机证书之一:

 

CEAC办公信息化应用专家证书(信息产业部)

CEAC程序设计助理工程师证书(信息产业部)

CEAC办公软件应用专家证书(信息产业部)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专业必修课

41

47.7%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17

19.8%

基本技能实训



通识课



任选课



必修环节

体验性实习(社会实践)

2

5.8%

形势与政策、信息检索、安全教育等

3

合计

86

100%

其中,集中实践类课程18学分,占合计总学分20.9%

注:1.以讲座形式,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安排 “形势与政策”教学,计1学分。

2.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以自主学习+辅导课方式,开展“信息资源检索”教学,计1学分。

3.主要结合军训开展“安全教育”,计1学分。